在创业初期,很多创业者还没有等到融资,就被拖延症给拖死了。没有投资人的催促,团队压力不大,如果创业的热情稍稍下降,就很容易患上拖延症。相较而言,当创业者发展至融资阶段后,就要面对拿别人钱的压力,要对股东负责,这个时候反而容易告别拖延。
那么创业者该怎么克服拖延症,顺利到达融资阶段呢?很多文章只会简单粗暴地建议我们克服抵触心理、把事情完成。而梦想家认为我们应该了解拖延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来提高效率。以下是导致拖延症的几种常见心理:
一、总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的动力
当你一直在重复着在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渐渐地就会开始产生厌烦心理。这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这么努力地工作却没有任何回报,从而失去了继续工作下去的动力。科学研究表明,本质上讲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即时满足,而不是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家BJ Fogg建议道:“用‘微小胜利’的积累,可以形成系统性行为的改变。”换句话说,你应该用自己的方法来庆祝每个微小目标的达成,就像是玩游戏一样每完成一个任务后所获得的奖励。善用这样的“微小胜利”法,会让你有充足的动力持续走到终点。
二、任务这么多,不知道给从何开始
在刚刚进入创业的创业者常常会面临着无数个等待解决的任务,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好,以至于一拖再拖,效率极低。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系统的规划安排,导致自己在任务面前束手无策,感到压抑、困惑,甚至逃避现实。
首先,在开始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导师、伙伴、朋友讨论,制定好未来发展的规划。规划做得越详细、越系统,导致拖延的可能性就越小。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仅凭猜测行事,拖延症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单纯地厌烦任务本身
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工种,每个人所偏爱的工作各不相同,创业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那种打心底里厌恶的任务会很轻易地消磨掉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我们只能够强迫自己去完成它。
《哈博商业评论》作者Heidi Grant的“如果—然后”模型也许对你有帮助:“辨别和梳理出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各个步骤”。最重要的是,知道在哪里开始,从何开始,这和单纯地依靠意志力强迫自己完成工作有很大区别。
一旦把目标串起来,时刻提醒自己将得到什么结果,能帮助我们回到做事有条理的状态。总的来说,解决拖延症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的目标在哪,并做好合理详细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想着自己目标前进。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动力十足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最后梦想家再给你们一个忠告:天气再冷,也要离你的床远一点,无论它看起来多么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