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服务 客户案例 行业动态 服务与支持 新闻稿发布
立即注册
登录

略论我国舆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9-08-10 15:56:38

  摘要:舆情行业是一种我国独有的产业形态。这种基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中国特色变体在近几年取得了极其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行业的快速发展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现实问题。本文试从一个产业分析的角度入手,阐述舆情产业的发展动力、面对的挑战、引起的担忧和未来的前景,理清我国网络舆情产业发展脉络,展望行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舆情产业 舆情监测 行业发展

  一、舆情概念发展综述

  “舆”字出现于春秋末期,它本义指车厢,转意为车。“舆人”原指造车的人,后引申为管车的人、拉车的人、随车的人、差役、小吏等。“舆人”因此取得了与坐车官吏相对应的一般百姓的广泛含义。“舆者,众也”。“舆人”就是指众人。“舆情”最初指的就是百姓的情感、情绪。 《辞源》也采用了这个解释,将“舆情”解释为“民众的意愿”。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诸如此类的还有民情、民风等词来反映人民的声音,表达民众的意愿。

  而近年来,舆情的现代概念探讨也日渐明晰。王来华(2003)初步确立了我国舆情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他认为,舆情是指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这个定义由于外延相对较小,把民众的意愿限定于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方面,所以被学界“狭义舆情”。张克生(2004)扩展了舆情的狭义概念。他认为,舆情是国家决策主体在决策活动中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民众生活(民情)、社会生产(民力)和民众中蕴涵的知识和智力(明智)等社会客观情况,以及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以及国家决策产生的主观社会政治态度。简化地讲,就是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即社情民意。 张克生的定义被称为“广义舆情”,他将作为舆情主体“民众意愿”进行了突破,但是作为舆情客体的“国家管理者”的限定并没有突破。

  后来的学者大多都在“狭义舆情”和“广义舆情”的扬弃与突破中提出观点,基本观点差异不大了。刘毅(2007)提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张元龙(2009)认为,舆情是社会民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事项)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的总和及其表现。

配图5.jpg

  二、产业基本形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伴随着高歌猛进地互联网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区成为了新的最重要的舆论场。微信在2016年底共计8.89亿月活用户,公众号平台超过1000万个,微博在2017年初也实现了月活用户3.4亿人次,面对错综复杂的舆论阵地,舆情产业是信息服务行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又一轮升级产业,通过研究用户及其相关舆情,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舆情管理市场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年均增幅50%以上,达到了超百亿元的规模。舆情产业已成为一个多门类、复合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形成了以“官商媒教”为背景的产业格局,具备了“政用产学研”的产业链生态,其产品及服务涵盖了软件支持、知智体系、风险管理、危机应对等一系列内容,产业形态已初步具备。

  政府在舆情产业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积极政策对舆情加以引导,同时以自身需要,作为大客户推动舆情领域发展,媒体尤其是官媒、新媒体,在舆情产业的发展中起着某种先锋作用。舆情管理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的刺激下,基本形成了“官商媒教”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形成了政府、媒体、教育科研、商业软件四大背景的行业格局。

  但是其目前产业生态的系统性与规范性还不够完善。舆情行业还处于自由发展阶段,不良竞争、不当处理舆情现象时有发生。

  三、产业发展动力

  (一)社交媒体带来的舆情表达

  我们在此讨论的舆情产业主要是指针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和处理产业。而网络舆情的大面积爆发也就是近十来年的事。2005年博客的发明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作家。而在此之前,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浏览,而不是发表评论,博客为人们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的意愿打开了一扇大门,从此人们进入了一片宽阔而且空旷的舆论场。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现则时这片舆论场一时间变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期间还夹杂着空间、论坛、贴吧等地发出的喧嚣声。普通大众逐渐普及了电脑和可以上网的手机,他们看到了网络的力量,都在学着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这十几年也是中国社会艰难转型的十几年。改革带来的社会贫富差距日渐悬殊,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尖锐,公众的情绪化行为更加激烈。人们突然意识到,网络可以将自己的声音放到无穷大。于是在现实中求助无门而又没有更多权力的普通阶层民众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网络发声,社交媒体的情绪化表达往往将此类事件激化,最终朝着现实世界中的群体性事件发展而去。

  与此产生冲突的是现实世界中政府的维稳需要。这十几年对于政府来说又是发展的黄金几年,一切事务都要以发展为中心,群体性事件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坚决不允许的。于是追本溯源到了网络舆情上面,“民意”与“官意”的博弈及其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成为了舆情管理的关注重点。汇集舆情数据,动态监督舆情发展,稳定社会情绪,提升社会环境的安全性和有序性,成为了舆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推荐报道

浅析网络新闻在大众舆论民情中的影响

浅析网络新闻在大众舆论民情中的影响

wom-Monitor第5.1版完成了近三十八项新功能的开发

wom-Monitor第5.1版完成了近三十八项新功能的开发

广州创业项目路演 梦想家私享会助实现创业梦想

广州创业项目路演 梦想家私享会助实现创业梦想

首个广告交易平台APP上线,广告价格一查便知

首个广告交易平台APP上线,广告价格一查便知

第十六届中国软交会--智能新时代这样看

第十六届中国软交会--智能新时代这样看

WOM客服

WOM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400-8800-046

18600423130

微信扫码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海外发稿